2021年,代工廠正在加緊各自5nm甚至3nm先進製程的進程。與此同時,下游晶片商又必須在基於哪種製程設計下一代晶片做出決定。這就可能影響到在3nm是延續現有的FinFET發展,還是在3nm或2nm採用最新的環閘電晶體(GAAFET)技術。未來,隨著FinFET能力的耗盡,晶片製造商還必須轉移到奈米片(Nanosheet) FET等更先進的環閘技術…
網際網路是一把雙面刃。它為裝置提供與線上資源的全球連接性,為邊緣裝置提供了遠遠超出本地裝置能力的巨大機會,卻也衍生出許多安全及隱私受到侵害的問題,以至於,確保物聯網中資料串流的端到端的安全性仍然是阻礙發展的一項重要且仍未解決的挑戰。
當今資料空前的增長與蔓延,加劇了企業在資料儲存與管理的門檻,根據Seagate發表的《Rethink Data》報告預測,未來兩年企業資料量將以42.2%的年增率成長…
最近,Graphcore公開了IPU-M2000的應用性能測試。這次Benchmark顯示,相比A100,在IPU-M2000上,ResNet的傳輸量提升了4倍,ResNeXt的傳輸量提升了5.4倍,EfficientNet的傳輸量達到了18倍,Deep Voice 3達到了13倍。
在過去五年左右的時間,我們看到了一場拿「自動駕駛」當幌子的數十億美元豪賭;Uber與Tesla都向世人證明了,大眾車款中若有設計不良的自動駕駛系統以及不恰當的駕駛人監視系統,將面臨多麼沉重的責任風險...
筆者曾讀過一篇寫得很好的文章,內容談到EMF和電壓之間的差異。那篇文章的作者似乎正處在某種「聖戰」中,並決心讓讀者瞭解那些「異教徒」不容忽視的基本真理。最近,我決定仔細研究這個問題…
Micro Focus贊助的調查報告顯示,新冠病毒促使企業加速推動軟體開發的資安計畫,且在整個軟體開發週期持續進行安全性與自動化測試非常重要。
對於許多物聯網開發團隊而言,安全性仍然是一個願望清單,且被視為不值得為了將安全性用在消費性產品上而花費成本和精力。消費者似乎不願意為增強的網絡安全功能或為避免產品缺乏此類功能而支付額外費用,但是,立法活動開始讓安全性成為消費性物聯網產品設計的法規要求…
展望未來,在每個嵌入式設計中,無線連結、更快的嵌入式處理和運算、更多的網路攻擊和反擊解決方案、更複雜的虛擬實境以及AI等技術將會出現更多的爆炸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