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LM2000活動:BJT多諧振盪器

作者 :

作者:ADI顧問研究員Doug Mercer 及系統應用工程師Antoniu Miclaus 背景知識 本文解 […]

作者:ADI顧問研究員Doug Mercer 及系統應用工程師Antoniu Miclaus

背景知識

本文解釋三種主要類型的多諧振盪器電路以及如何建構每種電路。多諧振盪器電路一般由兩個反相放大級組成。兩個放大器串聯或級聯,回饋路徑從第二放大器的輸出接回到第一放大器的輸入。由於每一級都將訊號反相,因此迴路整體的回饋是正的。

多諧振盪器主要分為三種類型:非穩態、單穩態和雙穩態。非穩態多諧振盪器使用電容耦合兩個放大器級並提供回饋路徑。電容會阻隔任何從一級傳送到下一級的直流訊號,因此非穩態多諧振盪器沒有穩定的直流工作點,是一個自由運作的振盪器。在單穩態多諧振盪器中,從一級到另一級的耦合使用一個電容,而第二個連接是透過直流路徑。因此,單穩態多諧振盪器有一個穩定的直流級。除了施加觸發脈衝時之外,電路均保持此種單一的穩定狀態。然後,狀態改變,持續時間為訊號路徑的交流耦合部分的RC時間常數所設定的預定時長。在雙穩態多諧振盪器中,兩條耦合路徑都是直流耦合,因此電路具有兩種不同的穩定狀態,並且不使用電容。雙穩態多諧振盪器也被稱為觸發器,在任一時間處於兩種直流穩定狀態中的一種狀態。

非穩態多諧振盪器

目標

第一個實驗的目的是建構一個非穩態多諧振盪器。兩個相同的電阻電容網路決定振盪發生的頻率。放大元件(電晶體)以共發射極配置連接,如圖1所示。

Figure 1. An astable multivibrator. Figure 1. An astable multivibrator.
圖1. 非穩態多諧振盪器

材料

  • ADALM2000 主動學習模組
  • 無焊試驗板
  • 跳線
  • 兩個470 Ω電阻
  • 兩個20 kΩ電阻
  • 兩個小訊號NPN電晶體(2N3904)
  • 一個紅光LED
  • 一個綠光LED
  • 兩個47μF電容

說明

在無焊試驗板上建構圖1所示電路。請注意,ADALM2000板沒有輸入,只有電源。第一個反相放大器級由Q1、R1和用於輸出負載的紅光LED組成。第二個反相放大器級由Q2、R2和用於負載的綠光LED組成。C1將位於Q1集電極的第一級輸出耦合到位於Q2基極的第二級輸入。同樣的,C2將位於Q2集電極的第二級輸出耦合回位於Q1基極的第一級輸入。

硬體設定

試驗板連接如圖2所示。

Figure 2. An astable multivibrator breadboard circuit. Figure 2. An astable multivibrator breadboard circuit.
圖2. 非穩態多諧振盪器試驗板電路

程式步驟

只有在電路建構完畢並檢查之後,才能開啟VP電源。紅光和綠光LED應以大約1秒的間隔交替閃爍。您還可以使用示波器通道監視輸出波形(Q和Q-bar)。

由於電容C1和C2的值較大,因此振盪頻率非常慢。將C1和C2替換為0.1 μF電容。電路現在應該以快得多的速度振盪,兩個LED同時亮起。現在使用示波器通道測量輸出波形的頻率和週期。

Figure 3. Astable multivibrator interval at 47 μF capacitor. Figure 3. Astable multivibrator interval at 47 μF capacitor.
圖3. 使用47 μF電容時的非穩態多諧振盪器間隔
Figure 4. Astable multivibrator interval at 0.1 μF capacitor. Figure 4. Astable multivibrator interval at 0.1 μF capacitor.
圖4. 使用0.1 μF電容時的非穩態多諧振盪器間隔

單穩態多諧振盪器

目標

第二個實驗的目的是建構一個單穩態多諧振盪器。一個電阻電容網路決定單穩態多諧振盪器輸出的持續時間。放大元件(電晶體)以共發射極配置連接,如圖2所示。

材料

  • ADALM2000主動學習模組
  • 無焊試驗板
  • 跳線
  • 兩個470 Ω電阻
  • 一個1 kΩ電阻
  • 一個20 kΩ電阻
  • 一個47 kΩ電阻
  • 一個小訊號二極體(1N914)
  • 兩個小訊號NPN電晶體(2N3904)
  • 一個紅光LED
  • 一個綠光LED
  • 一個47 μF電容

說明

在無焊試驗板上建構圖5所示電路。從實驗1中的電路出發,移除一個20 kΩ電阻(舊R3),將電容C1替換為47 kΩ電阻(新R3)。在Q2的基極上增加二極體D1和電阻R5,如圖所示。務必將C2替換為原來的47 μF電容。

Figure 5. A monostable multivibrator. Figure 5. A monostable multivibrator.
圖5. 單穩態多諧振盪器

硬體設定

試驗板連接如圖6所示。

Figure 6. Monostable multivibrator breadboard circuit. Figure 6. Monostable multivibrator breadboard circuit.
圖6. 單穩態多諧振盪器試驗板電路

程式步驟

只有在電路建構完畢並檢查之後,才能開啟VP電源。紅光LED應亮起,綠光LED應熄滅。用一段電線將觸發器輸入(R5端)短暫觸碰VP,然後立即鬆開。紅光LED應熄滅,綠光LED點亮約一秒鐘,然後返回穩定狀態,紅光LED亮起,綠光LED熄滅。多試幾次。

Figure 7. Monostable multivibrator behavior on trigger. Figure 7. Monostable multivibrator behavior on trigger.
圖7. 觸發時的單穩態多諧振盪器行為

雙穩態多諧振盪器(或觸發器)

目標

第三個實驗的目的是建構一個雙穩態多諧振盪器。放大元件(電晶體)以共發射極配置連接,如圖8所示。

材料

  • ADALM2000主動學習模組
  • 無焊試驗板
  • 跳線
  • 兩個470 Ω電阻
  • 兩個1 kΩ電阻
  • 兩個47 kΩ電阻
  • 兩個小訊號NPN電晶體(2N3904)
  • 兩個小訊號二極體(1N914)
  • 一個紅光LED
  • 一個綠光LED

說明

在無焊試驗板上建構圖8所示電路。

Figure 8. Bistable multivibrator. Figure 8. Bistable multivibrator.
圖8. 雙穩態多諧振盪器

硬體設定

試驗板連接如圖9所示。

Figure 9. Bistable multivibrator breadboard circuit. Figure 9. Bistable multivibrator breadboard circuit.
圖9. 雙穩態多諧振盪器試驗板電路

程式步驟

只有在電路建構完畢並檢查之後,才能開啟VP電源。紅光LED應點亮而綠光LED熄滅,或者綠光LED應點亮而紅光LED熄滅。用一段電線將SET或RESET輸入(R5端或R6端)短暫觸碰VP,然後立即鬆開。LED應改變狀態或來回切換,具體取決於哪個輸入觸碰到VP,可以多試幾次。

Figure 10. Bistable multivibrator behavior triggering the SET pin. Figure 10. Bistable multivibrator behavior triggering the SET pin.
圖10. 觸發SET接腳的雙穩態多諧振盪器行為
Figure 11. Bistable multivibrator behavior triggering the RESET pin. Figure 11. Bistable multivibrator behavior triggering the RESET pin.
圖11. 觸發RESET接腳的雙穩態多諧振盪器行為

D型觸發器

目標

第四個實驗的目的是使用實驗3中的雙穩態或SET-RESET觸發器來建構所謂的D型觸發器。

材料

  • ADALM2000主動學習模組
  • 無焊試驗板
  • 跳線
  • 三個1 kΩ電阻
  • 一個100 kΩ電阻
  • 兩個200 kΩ電阻
  • 兩個47 kΩ電阻
  • 三個小訊號NPN電晶體(2N3904)
  • 兩個小訊號二極體(1N914)
  • 兩個39 pF電容
  • 兩個100 pF電容

說明

在無焊試驗板上建構圖12所示的D型觸發器電路。請注意,與圖8相比,兩個二極體的極性相反。此實驗將在更高的頻率下進行,因此LED已被移除,改用簡單的1 kΩ負載電阻。

Figure 12. D-type flip-flop. Figure 12. D-type flip-flop.
圖12. D型觸發器

觸發器兩種狀態之間的切換是透過施加D(數據)訊號和單個時脈脈衝來實現的:根據D輸入相對於目前狀態的狀態,在時脈脈衝的負緣或降緣,ON電晶體將斷開,OFF電晶體將導通。真D訊號和互補DB訊號(Q3、R7反相級的輸出)用於偏置二極體D1和D2,以將時脈脈衝引導至正確的基極,這相當於圖8中的SET和RESET輸入。

為了說明電路如何工作,我們假設電路處於兩個穩定狀態之一,QB輸出低位準(Q1的集電極電壓為0 V),Q輸出高位準(Q2的集電極電壓為5 V高位準)。當D輸入為低位準(DB為高位準)時,D1的陰極(通過R6)具有低電壓,其陽極(通過R4)具有高電壓(導通電晶體Q1的VBE),使其正向偏置。D2的陰極(通過R5)具有高電壓(來自DB),其陽極(通過R3)具有低電壓(關斷電晶體Q2的VBE),使其反向偏置。

由於D1正向偏置,所以時脈輸入上的負向脈衝(通過C1和C2耦合)被引導至Q1的基極,但由於D2反向偏置,所以負向脈衝被Q2的基極阻隔。通過C3和R3並聯組合的交叉耦合連接使Q1關斷,並使Q2導通。由於我們之前在簡單雙穩態多諧振盪器中看到的正回饋效應,此種情況發生得非常快速。電路現在處於另一種穩定狀態,Q輸出高位準,QB輸出低位準。電路將保持在該狀態,直到D輸入變為高位準並且另一個負向時脈脈衝到達之後。

硬體設定

試驗板連接如圖13所示。

Figure 13. D-type flip-flop breadboard circuit. Figure 13. D-type flip-flop breadboard circuit.
圖13. D型觸發器試驗板電路

程式步驟

AWG1輸出應連接到圖12中標記的時脈輸入。AWG2輸出應連接到D輸入。示波器通道1輸入應連接到時脈輸入。示波器通道2應連接到圖12中觸發器的Q輸出。AWG1和AWG2均應配置為具有5 V幅度峰對峰值和2.5 V偏移(0 V至5 V擺幅)的方波。將AWG1的頻率設定為10 kHz,將AWG2的頻率設定為5 kHz。將AWG2的相位設定為45度。務必將兩個AWG輸出配置為同步運作。

只有在電路建構完畢並檢查之後,才能開啟VP電源並使能AWG輸出。應能在Q輸出上觀察到一個方波,其與時脈輸入訊號的降緣對齊。更改AWG2(D輸入訊號)的相位,同時觀察此對齊。這會隨著D輸入的相位變化而變化嗎?將通道1示波器輸入移至D輸入。應能看到一個類似的方波訊號,但其相對於Q輸出超前。換言之,Q輸出延遲到時脈訊號的降緣為止。

Figure 14. Plot of Q and clock signal. Figure 14. Plot of Q and clock signal.
圖14. Q和時脈訊號圖
Figure 15. Plot of Q and D signal. Figure 15. Plot of Q and D signal.
圖15. Q和D訊號圖

2分頻觸發器

目標

第五個實驗的目的是修改實驗4中的D型觸發器,以建構一個將輸入訊號的頻率除以2的電路。

材料

  • ADALM2000主動學習模組
  • 無焊試驗板
  • 跳線
  • 兩個1 kΩ電阻
  • 兩個200 kΩ電阻
  • 兩個47 kΩ電阻
  • 兩個小訊號NPN電晶體(2N3904)
  • 兩個小訊號二極體(1N914)
  • 兩個39 pF電容
  • 兩個100 pF電容

說明

修改實驗4中的D型觸發器,在無焊試驗板上建構圖16所示的2分頻電路。

Figure 16. Divide-by-2 circuit. Figure 16. Divide-by-2 circuit.
圖16. 2分頻電路

兩種狀態之間的切換是透過施加單個時脈脈衝來實現的;在該時脈脈衝的負緣或降緣,這會導致ON電晶體斷開,OFF電晶體導通。依次向每個基極施加脈衝,該電路將順序切換,這是透過單個輸入時脈脈衝來實現的——該時脈脈衝用於偏置兩個二極體,根據觸發器的目前狀態將脈衝引導至正確的基極。

為了說明電路如何工作,我們假設電路處於兩個穩定狀態之一,Q1的集電極電壓為低位準(0 V),Q2的集電極電壓為高位準(5 V)。D1的陰極(通過R6)具有低電壓,其陽極(通過R4)具有高電壓(導通電晶體Q1的VBE),使其正向偏置。D2的陰極(通過R5)具有高電壓,其陽極(通過R3)具有低電壓(關斷電晶體Q2的VBE),使其反向偏置。

由於D1正向偏置,所以外部負向脈衝(通過C1和C2耦合)被引導至Q1的基極,但由於D2反向偏置,所以負向脈衝被Q2的基極阻隔。通過C3和R3並聯組合的交叉耦合連接使Q1關斷,並使Q2導通。由於我們之前在簡單雙穩態多諧振盪器中看到的正回饋效應,如此情況發生得非常快速。

電路現在處於第二穩定狀態,等待另一個負向時脈脈衝。

由於Q2的集電極電壓(Q輸出節點)會隨著每個時脈脈衝改變狀態,因此每出現兩個時脈輸入脈衝,輸出端就會出現一個脈衝。因此,它可以用作二分頻電路。

硬體設定

試驗板連接如圖17所示。

Figure 17. Divide-by-2 flip-flop breadboard circuit. Figure 17. Divide-by-2 flip-flop breadboard circuit.
圖17. 2分頻觸發器試驗板電路

程式步驟

AWG1輸出和示波器通道1輸入均應連接到圖16中標記的時脈輸入。示波器通道2應連接到圖16中觸發器的Q輸出。AWG1應配置為具有5 V幅度峰對峰值和2.5 V偏移(0 V至5 V擺幅)的方波。將頻率設定為10 kHz。

只有在電路建構完畢並檢查之後,才能開啟VP電源並使能AWG1輸出。應能在Q輸出上觀察到一個方波,其頻率是AWG1訊號頻率的一半。將通道2示波器輸入移至QB輸出。應能看到一個類似的方波訊號,但其相對於Q輸出反相。

Figure 18. Plot of clock and Q output. Figure 18. Plot of clock and Q output.
圖18. 時脈和Q輸出圖
Figure 19. Plot of clock and QB output. Figure 19. Plot of clock and QB output.
圖19. 時脈和QB輸出圖

問題

對於圖1所示電路,增加或減少兩個電容的值會產生什麼影響?

您可以在 學子專區 部落格上找到答案。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