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亮相!

作者 : NSTC

國科會與清華大學宣布成功研發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可永久加密而不被破解,大幅提升網路通訊的安全性至國安等級...

「資訊安全」已成為世界各國重要的課題,為了提升台灣量子科技實力,國科會自110年攜手經濟部及中研院,整合產官學研等成立量子國家隊,致力於研發包括「量子通訊」等技術項目,歷經1年半,研發出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全面提升網路通訊的安全性。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因應新興科技的產出或各種環境變遷,更加凸顯科技發展及提前布局的重要性。量子科技發展作為國科會八大前瞻科研平臺之一,藉由跨部會合作,結合不同領域之人才與團隊、最具優勢的產業資源,在有限的資源下,打造最適合台灣發展的路線,台灣自製的量子通訊加密網路的模式,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負責研發這項技術的清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褚志崧說明,目前網路上廣泛使用的加密方式是RSA加密演算法,要對極大整數做質因數分解需要幾十億年,被視為難以破解;但在量子電腦出現後,完成分解的時間可能縮短到只需幾秒鐘,因此尋求更安全的加密方式已迫在眉睫。褚教授也說明,量子加密技術是運用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量子兩兩成對特性;只要想要竊聽A,破壞了彼此的同調性,B就隨之改變,因此無論花再多的時間計算也無法破解,可達到永久加密的目標。

研究團隊先前與清華前瞻量子科技研究中心2019年即利用自製的「單光子光源」建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雛型,成功展示了點對點的通訊。此次為簡化量子加密系統的操作並增加實用性,團隊採用時間編碼的「弱同調態」技術,也就是以較簡易的衰減雷射脈衝來取代量子光源,大幅提升量子金鑰產率,提升傳輸速度,成功的讓量子通訊速度比先前提升了100倍。此外,採用星狀網路可有效連結多個用戶端點,未來可應用於金融財務、電子商務、個資傳遞及國防通訊上。

這套量子加密通訊系統在現場展示一旦有人竊聽時,只能聽到雜訊無法接收清晰訊號。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對此表示,這令他想起1876年加拿大發明家貝爾的那句「華生先生,快過來,我需要你!」貝爾因不小心打翻一瓶酸性溶液而緊急呼叫助理,成為史上第一通電話。「147 年前的那通電話改變了人類歷史,今天的這通加密電話即將啟發未來無限可能性!」

研究團隊將與中華電信合作,將現在的量子加密通訊星狀網路技術,延伸成跨縣市的量子通訊技術,以利後續投入實際應用。

活動簡介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贊助廠商

加入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