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電子課程-第1部分:二進位邏輯和訊號

作者 : Giovanni Di Maria

數位電子涉及處理和控制數字資料的系統。該術語源自「digit」一詞,而digit又源自拉丁語「digitum(手指)」。要完全理解這個概念,有必要完全清楚類比和數位這兩個詞之間的區別,這將在本文接下來的幾段中明確闡述。

今天,我們被數位電子產品所包圍。使用類比電子設備的設備非常罕見。電腦、電話、相機、CD播放機、印表機、收音機和電視都使用了數位技術。我們每天都聽到數位電子產品,但可能很少有人真正瞭解它的含義和功能。有幾個定義可以描述它。數位電子涉及處理和控制數字資料的系統。

類比值

類比值是隨時間連續變化的量。它可以取無限多的值——例如,溫度、電池電壓或揚聲器中的音訊訊號。圖1顯示了類比值的時間過程。類比的概念可以通過連續性條件來表示。在實踐中,數值沿著一個以無限位置為特徵的路徑移動。不用說,類比值保留了被測量的所有特徵,並且其品質不會下降。類比系統將數量視為連續數位,即它們之間具有其他數值的數位(例如,5、5.000001、5.000002、5.000003等),類比系統將它們視為連續數位。處理的小數位數是無限的。

圖1:類比值的時程。

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個數學函數,由於相當複雜,我們沒有描述,在Y軸上包含了無限的數值。由於x-y對是無限的,因此對此類圖形的任何縮放都會始終顯示連續的數值趨勢。因此,類比曲線包含完整和真實的資訊,並且不會損失資料品質,即使將它存儲在存儲介質上或進行電子處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數位值

數位值是逐步變化的數量。它只能採用有限數量的值。不幸的是,數位值並不能保留被測量的所有特徵,其品質也不再與原始訊號相同。一些資訊丟失了。在實踐中,同一條路徑被分成幾個步驟,幾個彼此接近的值被等同並歸為一個類。

打個很籠統的比方,就好比畫一個十二邊形來表示一個圓。圖2顯示了數位值的時間過程。數位系統將數量視為離散數位,即它們之間沒有其他值的數位(例如,1、2、3等)。數位世界還包括那些處理數位0和1(並且只有這些)的設備。數位電子設法以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組織和使用這種數位,這就是為什麼它被廣泛用於今天的技術。

圖2:數位值的時程。

圖中可以看到同樣的數學函數,並且這次在y軸中包含其數位值。出於實用和電子記憶的原因,y軸的整個範圍已逐步分為幾個部分。數位曲線包含近似資訊,並失去了資料品質。但其在存儲介質上的存儲或其電子管理是極其簡化的。

圖3顯示了疊加的兩個類比和數位訊號,以更好地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可以看出,在縱軸上,不再有描述訊號幅度的無限值,這些值已減少到僅九個大小類別。這是一個有點限制的案例,但它清楚地顯示了從類比值到數位值的轉換效果(ADC轉換)。

圖3:類比值疊加在數位值上,顯現出兩者間的差異。

真和假

在邏輯系統中,回應始終與作為輸入提供的條件相一致。此類系統僅提供兩種可能的訊號狀態:邏輯真(1)和邏輯假(0)。該系統為電路可能遇到的所有可能情況提供了一個確定的解決方案。邏輯輸出總是可以用是或否的回答形式來表達。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不確定性,因為數位系統僅提供兩個值。一種最簡單的邏輯電路如圖4所示,其中有以下電子元件:

  • 1×5V電池
  • 1×10kΩ下拉電阻
  • 1×220Ω電阻
  • 1×LED

如果開關連接到電路的A點,電流顯然會從電池流向負載,並且Out節點會出現5V的電壓。在這種情況下,LED會亮起。另一方面,如果開關連接到電路的B點,則沒有電流流向負載,Out節點處的電壓為0V,因為線路通過下拉電阻接地。在這種情況下,LED不會亮起。

圖4:最簡單的邏輯電路之一。

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研究該電路。從模擬的角度來看,有一個5V的電壓(但它也可能是不同的電壓,例如4V、7V或5.5V),根據開關的位置,它會流過或不流過負載。從數位的角度來看,根據分流器的位置,它取值1(分流器在位置A)或0(分流器在位置B)。存在哪個電壓並不重要,因為這最初是在設計階段定義的。因此,該電路的特點是只有兩種訊號選擇:

在正邏輯符號中,5V訊號表示真、是和邏輯1的條件。0V訊號(接地)表示假、否和邏輯0的條件。當然,邏輯電路的電壓不只是5V和0V,它們可以是最多樣化的,這取決於電路的要求。例如,它們可以是12V和0V,或者12V和–12V,甚至是5V和–2V。最常用的邏輯是5V和0V(分別代表真和假)。

下拉電阻和上拉電阻

因此,5V電壓是類比的,但從數位的角度來看,它被視為真的邏輯。因此,簡單來說:

  • 當節點直接或間接連接到5V電壓發生器時,會出現數位1訊號。
  • 當節點直接或間接連接到電路接地時,會出現數位0訊號。

圖5闡明了這一方面的問題。真的邏輯電平是負載(或其他節點)連接到電壓發生器時。該連接可直接或間接通過電阻(上拉電阻)進行。假的邏輯電平是負載(或其他節點)連接到電路接地時。該連接可直接或間接通過電阻(下拉電阻)進行。因此,邏輯假的訊號以電連接到地為前提,而不是浮動節點,即沒有連接。

圖5:邏輯高電平和邏輯低電平的接線圖。

在定義邏輯狀態的電平時,幸運的是,在定義不同的區間電壓時,有很小的容差,使人可以放心的操作。圖6顯示了在5V下運行的邏輯系統的工作範圍。工作範圍如下:

  • 0V至1V:系統將該電壓識別為邏輯“0”,即“假”值。
  • 4V至5V:系統將該電壓識別為邏輯“1”,即“真”值。
  • 1V至4V:系統將此電壓識別為不確定狀態。

圖6:邏輯狀態的層級必須在精準的間隔內。

結論

數位系統和電路的設計比類比系統簡單得多。故障追蹤更直接,運行更安全、更穩定。未來的文章將進一步探討在所有當前設備中支援該領域的更多概念。

本文刊登於EDN China網站

(參考原文:Digital Electronics Course — Part 1: Binary Logic and Signals,By Giovanni Di Maria)

活動簡介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贊助廠商

加入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