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耦合器的「線性」特性不能太從字面上去理解。確保為自己所選擇的任何光耦合器檢查其真實斜率,以及選擇設置其靜態工作點的位置...
我最近開始針對手邊的電源進行檢查,其中有一個電源在其反饋路徑中使用了光耦合器來控制其輸出電壓。這是一種常見且成熟的設計方法,但反饋迴路的無條件迴路穩定性並不完全確定。
我決定以兩種方式測量該光耦合器的傳遞函數,如下圖所示。我知道該元件的資料手冊提供了這種特性,但我想親自瞭解一下(圖1)。
圖1:光耦合器傳遞函數測試設置。
恰好我手邊有1.33kΩ和150Ω兩個電阻,因為方便也就直接拿來使用了。其實,只要用一對1kΩ和100Ω電阻也就足夠了,但那時候我就是不想再動手去翻找。
而這兩個測試結果似乎確實證實了資料手冊的介紹(圖2)。
圖2:光耦合器傳遞函數測試結果。
圖2的上部和下部跡線分別與圖1的上部和下部草圖相搭配。注意到這兩個測試結果具有對稱性令人感到欣慰。然而,經過一些心理反思,我意識到有一個迴路增益陷阱必須特別注意。
使用圖2的下部跡線,並測量傳遞函數斜率,就可以看到以下內容(圖3):
圖3:傳遞函數的特寫檢查。
光耦合器的「線性」特性不能太從字面上去理解。該元件的傳遞函數不會發生改變或類似情況,但輸出對輸入的一階導數,即輸出對輸入的斜率,會隨著設置元件靜態工作點的位置而變化。我所檢查的元件可變性接近19dB。
如此大的增益變化可能會對反饋迴路的整體傳遞函數產生「跺腳」(rompin’-stompin’)效應,從而可能會將邊緣穩定的反饋迴路推入條件不穩定狀態。
所有這一切的注意事項是,確保為自己所選擇的任何光耦合器檢查其真實斜率,以及選擇設置其靜態工作點的位置。
編譯:Franklin Zhao
(參考原文:Linear opto-couplers and the loop gain ‘booby trap’,by John Dunn)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加入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