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S Act》卡關 恐威脅美國晶片業復興

作者 : Majeed Ahmad,EDN主編

美國《晶片法案》(CHIPS Act)由於遲遟未拍板,已造成美國在IC製造業的半導體復興之路陷入低迷...

美國《晶片法案》(CHIPS Act)——《創造對生產半導體有益的激勵措施》(Creating Helpful Incentives to Produce Semiconductors)由於遲遟未拍板,已經造成美國在IC製造業的半導體復興之路陷入低迷。因應美國國會尚未通過CHIPS法案,英特爾(Intel)已經宣佈無限期延後動工其於俄亥俄州(Ohio)的晶圓廠,該公司執行長Pat Gelsinger日前也向美國國會傳達明確訊息:「我們需要CHIPS法案儘快通過。」

但這並不僅僅是英特爾;三星(Samsung)和台積電(TSMC)先前都承諾過將在美國建立半導體廠。雖然CHIPS Act本應支持美國公司,但總部位於美國的產業組織SEMI已敦促政府向所有在美國投資的半導體公司開放520億美元的資金。

以台灣矽晶圓供應商環球晶圓(GlobalWafers)為例,該公司計劃在德州建造一座價值50億美元的製造廠。GlobalWafers曾暗示,如果CHIPS法案未通過,將轉向韓國。

然而,就在幾個月前,美國一家半導體公司CEO還將中國的技術競爭稱為「史普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又是全然不同的情況。這位重量級物指的是蘇聯在1950年代中期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引發一場曠日持久的太空技術競賽。美國的兩大黨後來達成廣泛共識,即國內晶片製造對於美國保持半導體強國地位至關重要。

然而,據報導,在這項立法中出現了從移民到聯邦研發資金等各種問題,阻礙了該這一法案的通過。美國商務部長Gina Raimondo日前聲明美國政府無意干涉私營部門供應鏈並試圖進行微觀管理,更進一步加產界對於CHIPS Act的未來疑慮。

該法案的立場雖然與美國政府不干涉私營部門的做法一致,但卻動搖了重振美國資本密集型業務之一——IC製造前景。

如今,在長期晶片短缺之後,電子產業供應鏈才剛開始要回歸正常,CHIPS Act的這種僵局似乎已經構成了下一個「明顯且立即」(clear and present)的危險。它危及英特爾在先進製程節點上趕上大型晶圓廠台積電和「購物模式」——三星的睹注,甚至被迫無限期暫停在美國的大型專案。

在《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最近的一篇報導中諷刺其為「懦夫博弈」(game of chickens),畢竟對於這項高達520億美元補貼的 CHIPS Act,半導體產業的呼聲越來越響亮了:「儘快拿定主意,通過晶片法案!」(Make up your mind and get it done)

編譯:Susan Hong

(參考原文:The CHIPS Act stalemate threatens U.S. IC manufacturing revivalby Majeed Ahmad )

活動簡介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贊助廠商

加入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