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性電子產品和個人資料處理MCU依託於成熟的製程節點,這些節點成本效益高、可靠且價格低廉。供應商的產品組合覆蓋面廣,且提供大量具有高成本效益的基礎MCU…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Yole Développement (Yole)日前發表的《2021 年第 4 季微控制器市場監測》(Microcontroller Quarterly Market Monitor, Q4 2021 edition)報告,全球微控制器(MCU)市場規模預期將在 2027年達到 300億美元。儘管供應鏈中斷以及製造成本普遍增加,MCU產業的這一趨勢正在逆轉…
如同許多半導體一樣,在MCU市場,降價以及具有更多功能的新產品逐漸取代舊產品,才能提高平均銷售價(ASP);但從長期來看,競爭激烈的環境通常有利於降價。
斷鏈與高成本趨勢正在逆轉…
儘管供應鏈中斷導致無法滿足多個市場的需求,MCU價格在2021年上漲,甚至超過預期,導致去年底出現非常強勁的營收反彈。Yole預計未來五年還會持續此一上漲態勢,至少要到2026年以後才可能看到價格大幅下跌。
在 2024 年及其後儘管可能面對晶圓廠過度建設而壓低價格的風險,但這不太可能直接影響MCU市場,因為新晶圓廠的目標並不在於傳統的MCU成熟製造技術,而是尖端的MPU、GPU和加速器。更可能激勵整合設計製造商和代工服務暫時保持高價格,以恢復對翻新、新晶圓廠和其他措施的部份投資,為高需求的尖端技術提供新產能。
要使價格大幅下降,需要一家或多家製造商製訂策略,透過削弱競爭來增加份額。這可能是一些較小的供應商獲得份額的短期勝利,但最終,保持較高的ASP和再投資將獲得更多的長期分紅,因此這種可能性低於ASP逐漸下降的可能性,即無論市場份額如何,都可能使大多數供應商受益。
價格續漲 MCU仍供不應求
儘管製造商提高了價格以抑制使其保持滿負載生產的需求,但由於供應鏈仍然中斷並且履行訂單的交貨時間繼續增加,對於 MCU等半導體的需求似乎仍然超過供應。在某些市場,目前的估計已經是半年或更長時間。
隨著新晶圓廠開始緩解壓力,製造商及其各自政府支持的當前措施預計最早將在 2023 年底和 2024 年初改善供應,但這種修復不太可能使出貨量修正至中斷前的水平,因為許多消費者和產業直接選擇了替代解決方案(如二手車)或完全失去購買力。
「併購」改寫MCU市場競爭格局
Yole運算與軟體首席分析師 Tom Hackenberg 認為,「儘管消費電子產品和個人資料處理都是消費型產品,但這兩個市場的供應鏈和設計優先順序卻大相徑庭,值得進行分別分析。」
消費性電子是一個極其多樣化的應用集合,針對的是多市場 MCU類別。由於電池供電裝置和配件數量眾多,消費型設計更主要依賴於4/8/16位元 MCU。消費類電子產品設計的價格敏感度也非常高,因為消費者通常更關心購買時要付多少錢,而不是所有權的總成本(TCO)或長期可靠性。因此,產品上市時間和元件成本是主要因素。消費類電子產品中使用的MCU依託於成熟的製程節點,這些節點成本效益高、可靠且價格低廉。
個人資料處理市場專注於尖端運算性能。此類裝置通常也用來存放敏感的使用者資料,這意味著儲存和先進安全性的策略方向。網路連接(無論是直接連接還是透過網路共用)不僅方便,而且是裝置功能必不可少的設計特性。繪圖和複合式使用者介面也是必備的功能。因為用戶體驗和物聯網(IoT)的範疇,建構個人資料處理設備的公司或公司部門通常與其他消費電子產品業務是分開的。上市時間和產量效率仍然是這兩個市場的共同優先事項,而隨著設計策略優先,成本和多樣性也被性能和安全所取代了。
經歷過多次收購後,MCU市場的競爭格局已發生演變。在近十年來的併購活動中,前五大MCU供應商合計佔據整個MCU市場的 80%以上。這些廠商全都是 IDM。不過市場上仍有眾多設計公司。
據估計,至少有40家供應商各自能產生超過 5,000 萬美元的年營收。由於許多MCU都採用成熟的製程進行製造,該市場可以維持高產量。儘管如此,對於那些爭奪尖端製造技術的企業來說,只有少數的產量能夠承受接近尖端製造的高額非經常性支出。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加入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