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拿多的CPU當主角組一台電腦

作者 : Brian Dipert,EDN專欄作者 

最近組裝的這台PC搭載Core i5-3570處理器核心,是我在將「黑蘋果」HP電腦升級至Core i7-3770處理器時換下來的...

這個月我想要暫停一下以我自己為主的電腦組裝系列文章,改寫一些為別人組裝電腦的經驗。我以前提過這個概念,雖然我不是什麼大聖人,但確實喜歡幫助(在物質和金錢上)比我更有需要的人,順便也避免不必要地囤積零件。坦白說,慈善捐款在節稅上的好處也不容忽略。

說到這裡,先來看看我最近捐給Evergreen Christian Outreach (EChO)非營利組織收容計劃的電腦。這台採用英特爾(Intel)處理器的電腦系統搭載Core i5-3570處理器核心,是我最近將一台「黑蘋果」(Hackintosh) HP電腦升級至Core i7-3770處理器時換下來的。除了多出來的CPU、一顆WD Blue 500GB 3.5吋硬碟(HDD),以及一台AOC E2243FW 21.5吋LED背光TN LCD螢幕(我太太升級她的電腦螢幕到23.8吋後換下來的)以外,我的備用存貨裡竟然沒其他零件可以拿來配這顆CPU,剩下的所有東西都需要另外買。

因為這顆處理器已經近十年舊了,要找到適用的全新主機板是難上加難。我找到了寥寥可數的幾塊都以非常荒謬的價格在賣(為不熟悉的人解說一下,PC元件的價格週期是很有趣的:剛上市時會有一個定價。更新的產品上市後,廠商為了清庫存會越賣越便宜。但在一段時間後,隨著使用者開始為了維修找替換零件時,這個價格又會飆升到遠遠超過原價)。最後,我在eBay找到了一片標示近全新的ASUS P8H77-M/CSM microATX主機板,只要89美元。出乎意料地,它的狀況真的近全新:

該商品狀況良好,無任何功能缺陷,等同於新品。我猜測該商品可能缺少原始包裝,也可能為了測試或展示而使用過。但商品中包含原始配件,並可能具有保固。完整細節與資訊請參閱賣家刊登之商品頁面。

以上是eBay對於「近全新」的定義,但很多賣家有他們自己對於商品新舊狀況的「自創」定義:

我用過一小段時間(實際上可能用了很久),不想要了,隨便塞進盒子就拿出來賣。我自己覺得看起來還很新,也附上原裝盒,這樣就不算是二手品了,對吧?

photo of the ASUS P8H77-M/CSM motherboard

ASUS P8H77-M/C SM microATX主機板。(圖片來源:ASUS)

CPU需要搭配散熱器和風扇。我在eBay找到了一個全新的Intel E97378-001,只要4.30美元。順帶一提:後續的E97379系列可能出於成本考量,將原本的銅芯換成了導熱較差的鋁芯。因此,我是故意挑選比較舊款,而且也比較不常見的E97378散熱器。不用說,我再度選用Arctic Silver 5號散熱膏作為CPU和散熱器的媒介。記憶體方面,我從eBay挑了兩支近全新的4GB DDR3-1600 (PC3-12800) SDRAM DIMM,總容量8GB,只花了24.99美元。光碟機部份則花了12.99美元,從Woot選購了一台翻新的ASUS DRW-24F1ST省電型24X Multi DVD燒錄機。

主機外殼部份,我從Newegg挑到了一個稍嫌基本但絕對堪用的Rosewill SRM-01B-450 microATX機殼,不但只要39.99美元,還內附了一個一般(連銅牌認證都沒有)的450-W電源供應器(PSU)。再多付5.59美元,我就又獲得了機殼加PSU的三年保固。除了這些,我還買了一個價格不貴但品質好又含麥克風的Aukey網路攝影機、一對喇叭,以及羅技(Logitech)的鍵盤滑鼠組。最後,軟體方面,我從eBay買了一組「別人轉售的」Windows 10家用版序號,並從網路下載開源的LibreOffice文書軟體。

以下就是組裝後的結果,我把側板暫時拆掉,讓讀者們可以看到裡面整線後長甚麼樣子:

photo of the inside of a PC built around the Core i5-3570 CPU

雖然這個PSU的瓦數夠再多推一張獨立顯卡,但為了這張顯卡我可能必須在機殼的側面(80mm)或前端(80或120mm)多加裝一個風扇。總而言之,這套系統的用途是一般使用,不是玩遊戲,所以使用處理器內建的繪圖核心就夠用了。

組好的電腦正面長這個樣子:

photo of the front of a PC built around the Core i5-3570 CPU

眼尖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前面板有甚麼地方看起來怪怪的。因為光碟機本身的「退出」(eject)按鍵和安裝在此機殼上的延伸按鍵對不起來,我乾脆直接把整個按鍵拆掉,於是就留下了一個洞。但只要拿個扳開的迴紋針伸進去,就還是能按到光碟機上的「退出」鍵,它就在這個小洞後面偏右的位置。

最後,機殼的頂端(這裡一切功能正常)以及背面(我買的二手主機板連原廠I/O板都附上了)長這個樣子:

photo of the top of a PC built around the Core i5-3570 CPU

 

photo of the back of a PC built around the Core i5-3570 CPU

接下來看另一台我組裝後捐出去的AMD系統。如同我之前提過的,這台電腦的“Trinity”四核心A8-5600K CPU (含散熱器和風扇)和MSI A78M-E45 microATX主機板已經在我手上有…唉…超過六年了。晚做總比不做好,對吧?

photo of the AMD Trinity quad-core A8-5600K CPU packaging

AMD Trinity A8-5600K四核心處理器。(圖片來源:Newegg)

photo of the MSI A78M-E45 motherboard

MSI A78M-E45 micro ATX主機板。(圖片來源:MSI)

兩支近全新的二手4GB DDR3-1600 (PC3-12800) SDRAM DIMM (29.99美元購自eBay)解決了記憶體需求;一台原廠翻新的ASUS DRW-24F1ST光碟機(購自Woot)加上一顆來自我「庫存」的500GB WD Blue硬碟,為這套系統提供了大量的儲存空間。說到我的「庫存」,我還從裡面翻出一台AOC 21.5吋LCD螢幕一起捐出去。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我還多買了一個Aukey網路攝影機、一組喇叭,以及一個鍵盤滑鼠組,全部都來自Logitech。軟體方面,我再次選擇了微軟的家用版Windows 10作業系統,以及開源的LibreOffice軟體。

最後,我們又來到了機殼。我找到了一個稍微不一樣的Rosewill FBM-06機殼,花了24.99美元。這個機殼並未附電源供應器,所以我把另一個在特價期間買的Rosewill機殼(BM-X2-400,39.99美元含6.99美元三年保固)附的400W電源供應器移植過來用。你可能想問為什麼我不直接用BM-X2-400就好了?原因是,那個機殼沒有內建的光碟機托架。我可不希望這台電腦的使用者被迫要使用USB外接光碟機,那實在太不友善了。

看看這台電腦側板移除後的側面照:

photo of the inside of a PC based on an AMD quad-core A8-5600K

和之前一樣,雖然這顆電源供應器要推一張獨立顯卡沒問題,但我決定還是用處理器內建的繪圖核心就好。

以下是正面照(這個機殼內建的光碟退出按鍵就正常了):

photo of the front of a PC based on an AMD quad-core A8-5600K

看看這台PC系統的頂部:

photo of the top of a PC based on an AMD quad-core A8-5600K showing the buttons and ports

系統的背面:

photo of the back of a PC based on an AMD quad-core A8-5600K showing its ports

看過了規格和照片,那麼這兩台電腦系統實際的運行效果究竟如何呢?簡單來說,很棒。棒到我有那麼一瞬間後悔要把它捐出去。兩者的CPU很相似,都是四核心,不支援超執行緒。那台Intel機型的基礎時脈是3.4GHz,超頻時脈3.8GHz;AMD機型的基礎時脈是3.6GHz,超頻時脈3.9GHz。Intel的那顆製程較先進(22nm vs 32nm),因此能源效率比AMD的還要好些(77W vs 100W TDP)。真是今非昔比啊!如前面提到的,這兩顆CPU都內建繪圖核心。

我為這兩台電腦裝的近全新二手記憶體測試結果都非常優良,翻新品光碟機的表現也和全新品沒兩樣。外殼可能有點不穩但完全可用,特別是考慮到它們的價格有多低。其他配件雖然沒甚麼特別,但完全達到它們該有的功用。而電腦開機和開啟程式的速度雖然有點慢(因為用的是傳統的旋轉硬碟),但日後只要換上一顆SSD就可以輕易解決。

說到SSD,還記得我六年前提到過才剛買的那些主機板(和記憶體等等…)嗎?那些零件都拿去打造我的第三台捐贈用電腦。而且這台是專為遊戲打造的,適合有青少年的家庭。但這台電腦的配置(還有它背後的故事)比較複雜一點,所以我將留到下次再說。在那之前,期待在留言區聽到各位的想法!

(參考原文:Building PCs around spare CPUs,by Asem Elshimi)

本文同步刊登於EDN Taiwan 2022年2月號雜誌

活動簡介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贊助廠商

加入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