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備攝影機、麥克風和揚聲器的智慧眼鏡對於獨立式鏡框而言,頂多就是一般的功能升級,藉此確保為該產品創造最具利基的市場。而在那一套基礎功能之外納入的新功能越多(如整合型顯示器等等),智慧眼鏡也不可避免地隨之變得更重、更龐大且更昂貴...
我最近所做的一款產品拆解是Snap的第三代Spectacles產品線。讀者當中應該至少有一些人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在心中一直有個揮之不去的疑問:「這些眼鏡與在其之前兩代的Spectacles比較上究竟有什麼不同?」很高興有人問了這個問題!根據2019年一篇對The Verge的採訪文章指出,儘管Snap執行長Evan Spiegel並不看好這種眼鏡很快會成為主流,但Spectacles產品線卻是一直在迅速地發展:
第一代Spectacles是在2016年9月發表的,並在那之後的兩個月開始出貨:
第一代Spectacles智慧眼鏡。
此產品在最初僅透過「快閃式」自動販賣機以129.99美元的價格出售,幾乎沒有提前通知其可用性和有限的庫存(此舉都是為了大肆「宣傳炒作」)。這款眼鏡只包括一個位於靠近配戴者右側鏡角的攝影機。位於左側鏡角的類似圓形結構是一圈專用的LED顯示燈,旨在向您周圍的其他人顯示您的眼鏡已經啟動,並且正在擷取影像。起初,它們只以獨特的115°環形格式擷取視訊短片,加上單一麥克風所擷取的音訊:
第一代Spectacles是在2016年9月發表的,並在那之後的兩個月開始出貨。
然而,透過隨後的韌體更新,這款眼鏡還添加了靜態影像的功能。要說它們賣得不好可能是較保守的說法;Snap最終縮減存貨並終止了第一代的產品線…只是為了在2018年4月將之取代為第二代眼鏡款式,隨後在同年又接著推出另外兩款第二代的同系列產品。
第二代Spectacles智慧眼鏡。
新產品的價格略為上漲到149.99美元——這是指原始設計,後續的‘Nico’和‘Veronica’版本則是199.99美元。該產品雖然(可說是)具有更時尚的造型,但仍是塑膠結構,它添加了一點防水性,而且去除了位於每個鏡角攝影機或LED顯示燈結構周圍的永久性黃色色環(不過還是繼續保有提醒他人的LED顯示燈)。新眼鏡的攝影機視角略為降到105°,以減少魚眼失真(Fisheye Distortion),而且在影像擷取格式組合中增添了更傳統的寬螢幕、垂直、方形以及其它選項。Snap首次揭露其攝影機規格:視訊60fps畫面播放速率為1216×1216畫素(轉換為720p寬螢幕),靜態影像則為1642×1642畫素。新產品還增添了第二支麥克風,創造出降低環境雜訊的「陣列」配置(同時仍然只擷取單聲音訊)。
第二代的Spectacles目前還在銷售中,而且截至2019年年底還加入了第三代Spectacles款式,即上述拆解的主題。以下是二代產品之間的幾項差異:
為什麼要使用兩支攝影機呢?在視訊方面,它們可以確定影像中各種物體與相機之間的距離,如此便能夠插入深度辨識特效(Snap稱之為Lenses),例如Snap在其YouTube頻道中的範例特效:
如果您有虛擬實境(VR)頭載式裝置,觀看此YouTube VR編碼的影片會更加戲劇化。
以靜止影像也可以達到類似的「3D」立體效果;將影片下載到您的Android或iOS智慧型手機,並將其放入隨附的Google Cardboard觀影盒(在這方面Google本身似乎在倒退,但是我離題了…),您就會得到您之前看過且讓您聯想到View Master的景像描述。
請注意,這種影像處理並不在眼鏡本身,而是在以無線網路連線的行動電子裝置中進行的,這在許多方面都是一種智慧的作法。從硬體建置的角度而言,經由視差(Parallax Disparity)的立體(即「雙筒(Binocular)」)式深度感知(Depth Perception)相對具有成本效益,因為它只需要標準的影像感測器,而不需要專門的飛行時間(ToF)、結構光或其它深度辨識的方法,但是它的演算要求比較高。
將這種運算負載轉移到智慧型手機上,能夠縮減眼鏡設計的尺寸、成本和重量,並且能最大限度地延長特定容量電池兩次充電間的使用壽命。但這也意味著無法以「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的方法從眼鏡本身即時觀看3D立體的效果(當然,這也需要整合型顯示器)。也就是說,Snap似乎計畫在其即將推出的第四代Spectacles當中加入如此的強化功能,而且已經在其公司網站上宣傳該產品了。關於Snap,有件事您可以肯定地說出來,就是他們並不擔心自己步上Osborne公司的後塵…
第四代Spectacles智慧眼鏡。
至於其競爭對手呢?這個嘛,最近(準確地說是在七月下旬的財務簡報會上) Facebook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預先宣佈即將推出與Ray-Ban共同開發的一組智慧眼鏡,並在一個多月後正式發表Ray-Ban Stories眼鏡。
Facebook攜手太陽眼鏡品牌雷朋(Ray-Ban)推出智慧眼鏡Ray-Ban Stories。
Ray-Ban Stories智慧眼鏡。
從概念上而言,它們會讓人想起Snap的Spectacles 3 (例如,它們也有處方鏡片的選擇),儘管二者之間還是存在一些顯著的差異。
稍早提及即將推出的第四代Spectacles概念的迭代,有望推動Snap更進一步達到成熟的發展。當我聽到「智慧眼鏡」一詞時,我自然而然地會想到:它是一種戴在頭上的東西,透過它可以觀察真實的世界,而它具備的攝影機還能擷取並解釋真實世界的影像,再加上一個顯示器(獨立式或搭配眼鏡鏡片),可以為您提供資訊,以擴增您在真實世界所目睹的資料…例如現正站在您面前的人叫什麼姓名和其它資訊。這有點像Google具有爭議的Glass頭戴式耳機:
Google Glass智慧眼鏡。
再者,在考慮到其它公司最近發表的產品時,顯然我不是唯一想到更加強實現此概念的人。例如,在Facebook和Ray-Ban聯手打造的Stories正式亮相後不到一週,小米(Xiaomi)就「推出」了專屬的智慧眼鏡。該眼鏡的一角配備內嵌式的MicroLED光學波導顯示器(另一角則是攝影機):
我將「推出」二字加上引號,因為我引用了Ars Technica的報導:「尚未提供發表日期或價格點。」不過平心而論,Ars Technica也指出:「該公司將此產品稱為『概念』裝置,但小米之前的『概念』裝置已經變成真正的待售產品了…它看起來已經像是一個可用裝置…小米採取務實的立場,而且該公司產品的特色和Google Glass比較起來大同小異…」
講到線上服務,如果您是YouTube (或其它串流視訊)的粉絲,可能會對Nreal 最新成功推出的智慧眼鏡Air感興趣:
Nreal智慧眼鏡Air。
在推出其首屈一指的Light眼鏡兩年後,並在擋掉AR耳機競爭對手Magic Light (該公司將其第一代產品的出貨延期)提起的訴訟一年後,即將推出的Air更為輕巧、更加便宜,而且其顯示器的技術也經過改善,儘管也包括功能性降低(例如,沒有整合性的動態追蹤)。
總體而言,我對「智慧眼鏡概念」的看法如何呢?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隨著使用者既有的智慧型手機功能越來越好且「令人滿意」,而繁重的升級也趨緩,科技產業正日益期望推出新的「殺手級產品」,對此我感到同情。小米甚至一點都不想假裝,在稍早提到的影片中一開場就說:
話雖如此,我仍然保持懷疑的態度。配備攝影機、麥克風和揚聲器的眼鏡對獨立式鏡框而言,頂多就是一般的功能升級,藉此確保為該產品創造最具利基的市場。而在那一套基礎功能之外納入的新功能越多(如整合型顯示器等等),智慧眼鏡就會不可避免地變得更重、更龐大且更昂貴,無論您將多少整體處理負擔卸載到網路共享的智慧型手機亦然。(但不管如何,長期目標不是為了要去掉網路連線嗎?)
然而,比以上評論更為根本的是,事實上眼鏡首要的是一種時尚宣言…而時尚是變化無常的。在一副您可能遲早會厭倦的眼鏡上花20美元、50美元或甚至100美元是一回事;但將數百美元花在明年您可能不想再戴的眼鏡上又完全是另一回事。然而,我也不明白為什麼人們會花數百美元去購買網球鞋;仔細想想,我曾經買過一副配有攝影機的滑雪護目鏡…
關於這一點,我想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作為本文的結束。您同意我的看法嗎?還是我就是不夠「酷」?一如既往地,歡迎您在評論中提出您的想法;只是請不要以「Dipert是個老古板」的主題作為您的意見回覆…
(參考原文:Smart glasses skepticism: A look at their past, present, and future,by Brian Dipert)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加入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