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的蘋果(Apple)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2021)來看,其重點就在於以軟體打通硬體生態。這證實了爆料者在發表會前最後一刻的「劇透」:畢竟,Apple此次確實沒端出任何硬體新品,而僅靠其軟體以及服務更新來挑大樑...
從今年的蘋果(Apple)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2021)來看,證實了爆料者在發表會前最後一刻的「劇透」:畢竟,Apple此次確實沒端出任何硬體新品。不過,也有些「吊人胃口」的線索透露可能會出現基於M1X的14吋和16吋MacBook Pro筆記型電腦,難道Apple只是在跟我們開玩笑?事實上,硬體缺席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去年還是有一些值得關注的例外。例如,去年發表的「硬體」竟是一款從x86遷移至Arm (x86-to-Arm)程式碼的平台,而非任何終端用戶裝置,就像是其於2007年發表的前身——PowerPC-to-x86遷移平台。
Apple今年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2021)重點就在於以軟體打通硬體生態。(圖片來源:Apple)
值得注意的是,WWDC的更大的願景其實是專為第三方開發人員所舉辦的,而非針對消費者。不過,坦白說,考慮到再次被「鎖定」(Sherlocked;意即被歸納至Apple自家作業系統與應用)的第三方功能數量,加上近來面對《要塞英雄》(Fortnite)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的訴訟,使Apple及其「合作夥伴」之間目前的關係特別緊張。因此,很合理地可以質疑今年這場活動的真正目標受眾是誰。
儘管如此,今年度的WWDC還是有一些值得關注的消息。不過,請恕我直言,比較值得注意的其實都是上個月披露的一些新聞後續。因此,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我並不打算如數家珍般地列出所有新發佈的產品及其功能,這些內容清單您都可以在其他報導中找到。反之,我將側重於介紹幾個引人注意的潛在發展趨勢。
在今年的WWDC上,Apple展示了iOS 15、iPadOS 15、watchOS 8以及macOS Monterey等新系統和服務,這些更新都是在Apple生態下才支援與共享的,因此,可以說WWDC 2021的重點就在於以軟體打通硬體生態。
音訊:「無損音質」時代來臨!
今年的5月17日,Apple為其強大的數位音樂(Apple Music)服務增添了兩項新功能:Apple Lossless無損音訊規格(提供標準CD音質和「高保真」壓縮音訊,均採用ALAC規格),以及基於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建構的虛擬立體聲——空間音訊(Spatial Audio)。這兩種規格選項在適用的Apple硬體(相關的播放裝置和耳機)上使用均無需額外費用。
而此次WWDC則象徵著繼五月承諾將在「六月上市」的實現,以及更多細節釋出。基本款平台在此存在雙重限制是:進行解碼的硬體必須具有足夠的處理能力,才能處理日益增加的工作負載,以及(當使用耳機時)有線或無線播放器到轉換器的傳輸通道必須有足夠的頻寬,以便可靠地傳輸逐漸增加的位元率。
Apple airpod pro耳機。
也就是說,其相容性比我最初想像的更廣泛些。一方面,Apple也計劃將新的規格選項導入Android的Apple Music應用程式(App)。其優點在於它們並不需要使用Apple品牌的耳機,因為環繞聲的虛擬化處理是在播放器上進行的。不過,內建動作(加速度計)和位置(陀螺儀)感測器的頭戴式耳機將可支援更多的功能。例如,當您轉頭以及坐下和站起來時動作重新校準,音樂將隨您的動作一起「舞動」。最後,針對傳統的雙聲道音樂曲目,Apple‘Spatialize Stereo’功能將輸出模擬立體聲效果,但效果尚待確定。基於過去使用其他類似概念的演算法經驗,我承認我對此有點持保留態度,不過我仍然希望能有一些驚喜。
我完全同意其他觀察者的意見,即Spatial Audio在此更值得一提,儘管亞馬遜(Amazon)巧妙地追隨Apple的腳步,推出自家的免費升級的HD無損音訊;我的音樂串流服務——Tidal Hi會員資格即將在第一年優惠期滿,因此我打算將它取消不再續約。然而,對於記得我(遙遠的)過去報導環繞音效的長期讀者來說,我支持Spatial Audio的立場應該不至於太驚訝。畢竟,我們的頭部雖然只有兩隻耳朵,但聽覺系統卻可以在3D空間中精確定位從各個方向傳來的直接和反射聲音來源。因此,恕我直言,實際上聽到的聲音就是環繞音效(我想雙聲道音響迷讀到這些文字時大概都咬牙切齒了)。
在我過去曾經試聽過的環繞音效中,從一流的(特別是Steven Wilson製作的各種音樂)到公認可怕的狀況都有。但如同受到Apple「加持」並因而推向主流的其他數位音訊創新(如AAC有損壓縮演算法),我猜想如今對於環繞音效的更多關注儘管姍姍來遲但仍將極其有利。我只希望Apple不會試圖將其保留在服務層面,也很好奇地想知道Google (Android)和其他公司計劃與唱片公司合作做出什麼回應。
MacOS:小規模更新
對我來說,此次WWDC的重大新聞要算是採用Apple晶片的Apple Silicon系統搭載大量獨有的新功能,包括低功耗模式,這也是人們期待已久的x86功能。坦白說,我對此並不感到意外驚喜,但看到Apple似乎將其未來命運完全押注在自家SoC上的證據仍然有點令人震驚,尤其是考慮到該公司尚未準備好完全脫離x86。
新一代macOS Monterey支援通用控制,讓滑鼠與鍵盤無需任何設定,即可在iPad與Mac之間無縫切換。(圖片來源:Apple)
也就是說,我很驚喜地發現,儘管macOS Monterey (v12;與即將轉移到採用Apple Silicon的系統相當,該公司開始為其年度作業系統進行整數增量,而非以10的一小部份更新)版本即將推出,並不至於淘汰更多系統世代,尤其這是我最近經常抱怨的事情。因為我的2015年版13吋MacBook Pro仍然在支援列表中,至少還適用至下一輪的作業系統更新,不過,我還在湊合著使用的2013年版機型則已被淘汰了。
iOS:延伸支援硬體
在這部份一開始,我打算加倍強調我在先前段落中所說的內容:目前iOS 14支援的所有智慧型手機型號在即將推出的iOS 15中也將獲得支援。這甚至包括第一代iPhone SE,在我的供應櫃中就躺著2支iPhone SE (這在我去年10月的Apple報導中曾經介紹過)。由於稍早前的傳言指稱iOS 15將不再支援第一代iPhone SE,我就趕緊在週日上eBay賣掉這2支手機,但到了周一下午卻又得知至少還可再支援一代作業系統,儘管有很多人感興趣(但當時還沒有人購買),我立即下架了待售的手機。
iOS 15中將延伸支援目前執行iOS 14的所有iPhone智慧型手機機型。(圖片來源:Apple)
即將推出的iOS 15還有另一個特別吸引人之處就在於其FaceTime增強功能。如果還有人不熟悉的話,這項服務可以說是Apple的視訊會議系統,類似於Google Meet、Microsoft Teams和Zoom等第三方服務。新增加的「網格視圖」(Grid View)選項和「人像」(Portrait)模式分別像是複製了Zoom的視訊佈局和模糊背景功能。
FaceTime也有了網頁版。此外,Android和Windows用戶現在也可以透過網路瀏覽器介面參加FaceTime會議。對我來說,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與Apple長期以來的訊息(Messages)服務方式形成鮮明對比,Messages透過標準文字傳訊的增強功能仍然僅支援Apple裝置。顯然地,Apple正在迎頭趕上視訊會議領域,而不是處於主導地位,無論如何,我同意其他專家的看法——或許仍然為時已晚了。
iPadOS:跨平台協作
直到兩年前的WWDC,Apple平板電腦iPad才終於有了專為其量身打造的iOS版作業系統。因此,不出所料,今年的迭代仍然是系出同門的「孿生iOS」。由於Apple平板電腦的「虛擬電腦」(pseudo computer)地位,一些常見的增強功能,例如改進的Safari網路瀏覽器,恕我直言,用在平板電腦比起在較大尺寸智慧型能手機上更有意義。
12.9吋iPad Pro配備M1晶片與Liquid Retina XDR顯示器。(圖片來源:Apple)
但是,iPadOS的某些方面是專為此特定平台量身打造的:例如,滑鼠和觸控板比一年多前添加更多的支援,或者承諾(並且非常需要的)將支援更多任務增強功能。這也是繼iPad可作為Mac的第二螢幕後的另一跨平台整合功能——「通用控制」(Universal Control),讓滑鼠與鍵盤無需重新配對連結,即可在iPad與電腦之間無縫操作。
儘管如此,iPad Pro仍然稱不上是電腦殺手。不過話又說回來,由於Apple將其電腦架構從通用的x86轉移到自家專有的晶片平台,盡可能地隔絕競爭,並假設在此努力取得成功且達到財務充足程度,因而(它和其他公司)在電腦上競爭就不再像以前那樣重要了,是嗎?順道一提,任何與iPadOS 14相容的 iPad (包括我的舊版iPad mini 4和9.7吋iPad Pro)也可以執行於iPadOS 15。太讚了!
watchOS 8與tvOS 15
這部份並沒有太多可著墨之處,除了注意到與iOS和iPadOS一樣,如果您的Apple Watch (一路延伸到難以更新且令人不可置信地竟然還在賣的Series 3)支援watchOS 7,那麼它也能執行於watchOS 8作業系統。
Apple Watch最新作業系統watchOS 8登場。(圖片來源:Apple)
諷刺的是,這種跨多個平台世代造就異於尋常的更長壽命,部份原因可歸咎於持續的半導體製造業短缺,這已經造成許多現有客戶無法升級到基於先進IC的限量供應後續系統了。Apple可能認為,從長期關係的角度來看,比起過早地強迫購買甚至無法購買的產品,讓人們對已經擁有的東西再滿意一年應該會更好。
tvOS 15作業系統就更沒什麼可談的了。Apple自己在主題演講中連提都沒提,更別說發佈任何相關的新聞稿了。例如,由於已經涵蓋了Spatial Audio的音訊支援,相較於競爭對手,tvOS 15可配對兩個HomePod的功能已是舊聞。
tvOS 15更新功能讓Apple TV 4K 2021更深入「家庭」。
事實上,付費的iCloud+服務包括支援隱私功能,如Private Relay和Hide My Email (讓用戶Email變成隨機亂碼,保護真實帳號)等聽起來還不錯,但你很快地可能會發現在白俄羅斯、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等文化受壓抑的國家,其實並不支援這些功能(我猜想是從Apple務實的立場來看)。增強穩私功能當然至關重要,但你可能也會發現Apple長期以來所遵循的廣告規則以及對其他人的要求也是雙重標準。
此外,雖然支援離線(即裝置端推論功能) Siri語音辨識,但也早就過時了而一直未見改進;這也是Apple作業系統仍須迎頭趕上Google Android和Chrome作業系統的領域之一。
編譯:Susan Hong
(參考原文:Apple’s WWDC 2021: Software and services updates dominate,by Brian Dipert)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加入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