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們都知道大型能源系統包含三個主要部份:能源產生、儲存和傳輸。每個階段都有其獨一無二的特性,但這些特性之間常常會重疊且相互影響。然而,能源儲存還迫切需要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尤其是當間歇再生的能源(例如風能和太陽能)無法立即使用時,就必須將其儲存起來備用,以免浪費。
儲能方案有很多種,包括電化學電池、超級電容器、飛輪系統、電解製氫、可逆鹽態(reversible salt state),以及壓縮空氣和抽水等各種儲能選項。在這些儲能方式中,沒有哪一種是最好的,每種技術都取決於不同原因而各有利弊,原因包括尺寸、規模、可用空間和安全問題等等,例如儲存幾千瓦/時(kWh)、百萬瓦/時(GWh)甚至兆瓦/時(MWh)的能源都有不同的要求。簡言之,這些儲能方式都很難達到電網級儲能量。
許多現有的大型電網級儲能設施都利用水庫進行儲能,儲存能量時將水抽到高處,需要時再利用水流下的勢能發電。這個原理很簡單,但是這樣的方案需要兩個大型水庫,且水庫之間必須有足夠的垂直距離。
其他還有一些替代方案處於製作原型和試運行的不同階段。有些是純機械式的,不使用水;有些使用水,但又有別於傳統的雙水庫技術。
瑞士公司Energy Vault提供了一種全機械系統,採用自動化堆疊和拆卸總重量達35噸(1噸是1,000公斤,約2,200磅)的砌塊進行儲能,整個系統使用六個起重機臂,安裝在空曠區域(
圖1)。這種複雜的系統使用先進的演算法來決定在哪裡堆疊、堆疊什麼以及最佳的堆疊順序。
系統必須解決的問題包括:在砌塊和起重機移動時風的影響、擺錘效應、纜繩拉伸,以及如何透過調整砌塊的「空投」順序來保持恒定輸出。Energy Vault稱該系統是模組化的,儲存容量範圍為20~80MWh,4~8MW放電能夠持續8~16小時。Energy Vault在瑞士Ticino搭建了一座110公尺高的大型展示系統。
圖1:Energy Vault的儲能系統使用了六個起重機,可自動進行砌塊的堆疊和拆卸。(圖片來源:Energy Vault)
相較於Energy Vault露天堆砌重物的方案,Gravitricity的系統將500到5,000噸的單個重物懸掛在各自的豎井中(
圖2)。每個重物都有一個絞盤,用來拉起或釋放重物,釋放重物時即可為發電機供能。該公司稱每個系統可產生1~20MW的峰值功率,並持續輸出15分鐘至8小時。該公司目前正在蘇格蘭建造和測試一座使用25噸重物、輸出250kW額定功率的展示系統。
圖2:Gravitricity的儲能系統可懸掛500至5,000噸的重物,每個豎井只承載一個重物。(圖片來源:Gravitricity)
New Energy Let’s Go的方案則使用重物和水。該系統是將一塊巨大的岩石放置在可移動的活塞上,由電動泵和液壓系統將水壓入岩石下方,並使岩石上升而儲存能量(
圖3)。需要釋放能量時,岩石下的水在高壓下輸送至渦輪機和發電機。這個系統的儲能容量據稱在1~10GWh之間。
圖3:New Energy Let’s Go的儲能系統使用重物和水,並將重物放置在可移動活塞上。(圖片來源:New Energy Let’s Go)
Gravity Power提供的方案也使用水。在該系統中,一個大型活塞被懸吊在裝滿水的豎井中,活塞採用滑動密封設計以防止漏水,另外還有一個回水管連接到地面的水泵渦輪機(圖4)。當系統開始工作時,豎井中會立刻蓄滿水,隨後密封,工作過程中不需要另外加水。需要儲存能量時,馬達/發電機泵讓水通過回水管壓進豎井,使活塞向上移動。發電時,活塞下降,將豎井中的水從回水管壓回,並經由渦輪驅動馬達/發電機。Gravity Power表示每個豎井的儲存能量可達數百MWh。目前巴伐利亞州Weilheim市正在建設一個兆瓦(MW)級的展示工廠。
圖4:Gravity Power的儲能方法是根據大型活塞在一個封閉迴路、充滿水的豎井和回程路徑間的運動。(圖片來源:Gravity Power)
這些設計中的一個重要考量是它們要能夠瞬間將輸出拉滿。在許多電網應用中,當來源和負載都無法預測時,這就會非常有幫助。
這些方法都需要在外形尺寸、選址、複雜度、成本、潛在可靠性和容量,以及主觀或客觀存在的安全問題等各方面,做出一些取捨。找出其中最好的一種方案會很有意思,這取決於很多因素,包括地點、功率級、當地成本、能源需求和替代方案等,但也有可能各種方案都會成功。
如果沒有任何資料為基礎,單憑「直覺」,我就會對多個起重機的方案持懷疑態度,因為它看起來太複雜,又暴露在戶外,而且需要最複雜的管理和演算法。不過話又說回來,我之前在預測USB埠時就馬失前蹄了,我當時認為:「誰需要這個啊?我們已經有足夠的輸入/輸出(I/O)轉換方案了。」然而,顯然地,USB現在已經被廣泛使用了。
對於這些電網級儲能方案,你認為它們能夠投入大規模應用嗎?這些方案是否能有效地代替電池儲能電廠(Battery Farm)、水庫、壓縮空氣,或是其他現用或計畫中的方案?
(參考原文:Using gravity for energy storage: viable idea or impractical?,by Bill Schweber)
本文同步刊登於EDN Taiwan 2021年5月號雜誌
閱讀完整文章請先 登入 會員,若您還不是會員,請 點此 註冊。
相似於「位能」轉換,值得以「差速煞車」的收放來控制重力加持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