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本刊的一篇文章《
簡單修改電路,讓600個產品起死回生!》中提到,原本沒問題的產品在採用新版本繼電器後,出現了吸合抖動的情況。後來,作者在繼電器線圈上並聯一個二極體,解決了這個問題...
但這篇文章在刊登於中國版《電子技術設計》(EDN China)網站後,卻遭來了一些不和諧的評論,什麼「小白設計」、「繼電器不加二極體能找到工作?」…諸如此類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評論呢?
一開始我的反應也是繼電器要反並聯一個二極體,起到續流作用。但在仔細查看了原文末的評論後,我發現情況並沒有那麼簡單。以下就帶大家瞭解具體情況。
未加二極體的情況
據TE Connectivity的應用筆記 “Coil Suppression Can Reduce Relay Life” (抑制線圈會縮短繼電器壽命)所述,典型的拍合式繼電器在斷電或掉電以後,磁通量會發生下降,當磁力下降到小於彈簧力時,銜鐵開始斷開。隨著銜鐵繼續斷開,彈簧力會根據銜鐵位置而減小,但相反的磁力也會隨銜鐵位置和線圈電流衰減(兩者都會使線圈磁通量減小)而減小。
隨著繼電器線圈中的電流中斷,其上的磁通量崩潰,所產生的瞬態感應電壓就可能高達數百甚至數千伏。如
圖1所示,在簡單的串聯開關電路中,線圈控制開關的兩端就會出現感應電壓和電源電壓兩者的疊加。
圖1:未加二極體的典型直流繼電器,其在吸合和釋放時的線圈電壓電流動態曲線。(圖片來源:TE Connectivity)
增加通用二極體的優缺點
在現今的邏輯控制系統中,通常會使用固態開關來對直流線圈繼電器進行控制,並會使用各種抑制技術來對這個開關進行保護,從而使其免受線圈斷電感應電壓的影響。這些技術通常通過對線圈分流來實現,目的是減輕線圈電流突然中斷而導致線圈磁通量發生崩潰。
一種非常普遍的做法是對線圈反並聯一個通用二極體,用它來阻止電源電壓而與反極性線圈感應電壓形成導通。這樣就為流經線圈的電流提供了一條返回路徑,就可以將線圈感應電壓的幅度限制在二極體的正向壓降,從而使線圈電流以及磁通量緩慢衰減(見
圖2)。
圖2:增加二極體的典型直流繼電器,其在吸合和釋放時的線圈電壓電流動態曲線。(圖片來源:TE Connectivity)
並聯二極體可為固態開關提供最大的保護,但卻可能對繼電器的開關性能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眾所周知,迫使銜鐵斷開的合力是磁力與彈簧力之差,兩者都在發生變化,從而使合力隨時間和銜鐵位置變化。正是這個合力促使銜鐵和觸點彈簧發生轉換,進而引起銜鐵系統的速度和動量發生改變。
緩慢衰減的磁通量會使合力積分值較小,也即銜鐵加速打開較慢,而在只對線圈並聯二極體的情況中,磁通量衰減最慢。實際上,由硬NO (常開觸點)彈簧提供的打開力會快速減小,而磁力則緩慢衰減,這就可能使合力在一段時間內出現反轉。在此期間,銜鐵速度會減慢、停止甚至暫時出現反轉,直到磁通量進一步衰減,最終使彈簧「返回」力為正,從而使轉換繼續。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當功率繼電器的觸點發生閉合時,這會把飛快上升的(例如電阻性的)大電流負載連接到電壓源,這就會使相配觸點之間出現微小的熔融介面,進而引起微焊或粘連狀態,在下一次斷開轉換時就必須將其分開。
通常,在動銜鐵動量的幫助下,合力完全可以克服這個「黏」力而實現觸點的轉換。然而,銜鐵速度的下降甚至逆轉(在只加續流二極體的條件下),以及銜鐵動量的減少,可能使黏連斷開失敗而出現觸點「焊接」現象。
最佳方案:增加「通用二極體+穩壓器」的串聯組合旁路
線圈電流衰減得越快,磁力減小得就越快,因而銜鐵動量和觸點黏連的「斷開能力」就越大。
顯然,這在不採用抑制的情況下是最佳的。然而,將通用二極體串聯一個穩壓二極體,就可以獲得接近最佳的衰減率。當線圈電源中斷時,線圈電流會通過這個串聯組合旁路續流,其上的電壓將保持等於穩壓器的電壓(加上二極體正向壓降),直到線圈能量耗盡為止,如
圖3所示。
圖3:增加二極體和24V穩壓器的典型直流繼電器,其在吸合與釋放時的線圈電壓電流動態曲線。(圖片來源:TE Connectivity)
可選擇合適的穩壓電壓值,將線圈開關電壓限制在開關額定值可接受的水準。這就為線圈開關保護和繼電器開關性能提供了最佳折衷方案。應採用這種方法來確保最高的繼電器性能和可靠性,同時為控制電路提供對線圈感應電壓的保護。
最後,此文指出,一般業界都會在無線圈抑制情況下對繼電器進行測試,然後建立額定性能。當應用條件要求對線圈感應電壓進行抑制時,建議使用待用抑制條件來評估繼電器的性能。
替代方案:使用TVS二極體
同時,作者也向Littelfuse的技術專家杜堯生進行了請教。他指出,為繼電器線圈增加一個反並聯二極體的情況不太多。原因在於它主要為了吸收反電動勢,如果是加二極體的話,反電動勢馬上就會形成短路狀態,這時電流會很大,就容易把線圈給燒毀了。一般來說,Littelfuse採用瞬態電壓抑制器(TVS)旁路,來把這個脈衝給吸收掉。TVS是一種鉗位型元件,可以只吸收脈衝,而不會造成整個短路的情況。
圖4:採用雙向TVS保護最簡單有效,這樣就可以只用一個元件實現單向TVS+穩壓器兩個元件的功能。(Littelfuse杜堯生供圖)
同時,他補充說,這也要看情況,主要是看兩點:吸合時能量的大小,以及斷開時吸收反電動勢的大小——只要控制元件能夠承受就不用加。還有種方法是加RC吸收回路來吸收掉這個能量。
閱讀完整文章請先 登入 會員,若您還不是會員,請 點此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