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iC設計高效且高速EV充電站

作者 : Harish Ramakrishnan,德州儀器(TI)系統工程師

隨¬¬著電動車數量的增加,在世界範圍內建立更具能源效率的充電基礎設施系統的需求日益增長,簡單來說,該系統要能夠實現對車輛的快速充電。

隨­­著電動車(EV)數量的增加,在世界範圍內建立更具能源效率的充電基礎設施系統的需求日益增長,簡單來說,該系統要能夠實現對車輛的快速充電。並且,新型電動車具備更長的續航里程和更大的電池容量,因此有必要加速開發直流充電解決方案,以滿足快速充電的需求。根據 Combined Charging System (CCS),以及 CHArge de Move (CHAdeMO)的標準,直流電充電站屬於第三級(Level 3)充電設施,可傳輸120kW~240kW的電力。現今,一座150kW充電站大約需花費30分鐘,才能讓電動車有足夠的電力行駛250km。若要設計一個單一的功率調節單元(power processing unit)來處理如此龐大的電力需求,需要複雜且難以控制的多層拓樸結構。

在新型的充電站中,提升功率輸出以滿足快速充電需求的方法之一,是使用並聯的模組化電源轉換器。由於直流電充電站佔據大量空間,電源轉換器的設計需達到模組化並為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做最佳化。

圖1為充電站的系統架構,有兩條充電路徑。第一條是電網直接連結車內的車載充電器(onboard charger,OBC)。OBC有交流-直流和直流-直流轉換單元,一般可以承受6.6kW。在家用與商用應用中,這些OBC可以在8~17小時內充滿電。第二條路徑採用獨立的實體充電站,含有交流-直流和直流-直流功率調節單元,在車外作為電網和電池的介面,這些轉換器跳過OBC直接連到電池。由於這些轉換器不在車內,它們可適用於更高功率的設計,讓充電更快速。

圖1 直流電充電站架構。

增加功率密度的第一步是在功率級選取適當的拓樸結構和元件。碳化矽(SiC)等寬能隙(WBG)裝置比起矽絕緣閘雙極型電晶體(IGBT)更能阻斷極高直流鏈電壓(DC link voltage)。此轉換器可以在更高的電壓下運作,並減少功率轉換所需電流,減少電流意味著漸少銅用量,因而增加了功率密度。

轉換至較高直流電壓,需要更高品質的強化型隔離技術。德州儀器的電容式隔離技術,包含閘極驅動器UCC21530、ISO5852、UCC21750,提供5.7kVrms強化隔離,讓這些裝置可以與碳化矽和IGBT相容,圖2為採用碳化矽的優勢。

圖2 使用碳化矽增加充電站功率密度的優勢。

碳化矽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SiC MOSFET)在功率級可達到高功率密度,藉由將直流鏈電壓調整至1,000V/1,500V。當你在設計高功率轉換器時(特別是高於10kW),使用多層級的拓樸結構相當重要,如此一來,可減輕電壓在裝置上的負載,並確保總諧波失真在可接受範圍內。

德州儀器在「三相三階碳化矽交流轉直流轉換器參考設計」一文指出,一款三階T型轉換器的開關,只需要阻斷一半的直流鏈電壓,就能選擇更低成本、低電壓的阻斷裝置,進而節省成本。此外,LMG3410R070也能用在逆變器的T型分支中。如何選擇拓樸結構在轉換器的雙向操作中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車輛到電網(V2G)的應用中。

開關頻率也會直接影響磁性和其他被動元件的尺寸。當提高開關頻率時,電感和變壓器的尺寸呈現線型下降。碳化矽MOSFET讓功率級可以使用更高的開關頻率,進而改善功率密度。碳化矽裝置因具有較高的導通電阻,以及開關的特性,不僅將總損失最小化,更進一步提升功率密度。提升效率等同提升散熱性能,隨著各元件所產生的熱能降低,功率密度因而提升。

德州儀器的解決方案可協助克服EV快速充電的設計挑戰。本文所介紹的三相三階參考設計,以及「雙向雙主動橋式參考設計:Level 3電動車充電站」,皆是效率高於97%且功率密度約1.4kW/L(交流-直流)、1.9kW/L(直流-直流)的雙向轉換器。這些參考設計展示了如何使用德州儀器的閘極驅動器和感測技術來驅動功率級的碳化矽MOSFET,同時也測量電壓與電流。

 

 

活動簡介

人工智慧(AI)無所不在。這一波AI浪潮正重塑並徹底改變科技產業甚至整個世界的未來。如何有效利用AI協助設計與開發?如何透過AI從設計、製造到生產創造增強的體驗?如何以AI作為轉型與變革的力量?打造綠色永續未來?AI面對的風險和影響又是什麼?

AI⁺ 技術論壇聚焦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技術,涵蓋從雲端到邊緣、從硬體到軟體、從演算法到架構的AI/ML技術相關基礎設施之設計、應用與部署,協助您全面掌握AI最新技術趨勢與創新,接軌AI生態系佈局,讓機器學習更快速、更經濟、更聰明也更有效率。

贊助廠商

加入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