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比亞迪成立新公司,進軍無人機產業的事情在產業內被挖出來。有人說比亞迪一家設計製造汽車的公司怎麼可能與大疆抗衡?本文從多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這幾天,比亞迪成立新公司,進軍無人機產業的事情在產業內被挖出來了。
2020年6月15日,深圳比亞迪電子科技(以下簡稱比亞迪電子)正式成立,註冊資本為人民幣5,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劉曉亮, 股東資訊顯示,深圳比亞迪電子是比亞迪旗下比亞迪精密製造100%控股企業,也就是說亞迪電子是我們常常說起的那個比亞迪汽車完全控股。
截止6月10日收盤,比亞迪股價收於68.68,一周漲幅11.7%。
比亞迪電子的經營範圍包括無線電資料傳輸系統、智慧消費設備、民用小型非載人無人機、航拍攝影設備及配件、掌上型攝影設備、VR眼鏡及其顯示器和充電器的生產、研發和銷售等業務,所屬儀器儀錶製造業。
無人機產業的說法是比亞迪涉及無人機、VR眼鏡等業務,其實,這種說法溫和而有失偏頗。很簡單:比亞迪就是準備做無人機了。
為什麼?
這就是一套完整的無人機設備清單,去買一架大疆無人機,90%以上的設備就是以上這些。
看到這裡,會有人說比亞迪一個做汽車的公司怎麼可能與大疆抗衡。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跨界競爭
現在流行一種說法:打敗你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跨界。這不是玩笑話,而是目前大型領域特別是壟斷領域的商業規律了。
跨界能夠從新的角度新的領域來解決現有領域的問題,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正面競爭幾乎不可能勝出。在無人機產業也是如此,面對大疆佔有70%以上,消費類領域甚至達到9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幾乎沒有人能夠有信心與其正面競爭,即使敢於出手,獲勝的幾率很微乎其微。
而在汽車產業的跨界有很大不同,無人機與汽車結合的試驗有很多。
福特曾與大疆研究車載無人機起降技術。
2014年2月新德里汽車展上,雷諾就發佈了一款概念車,配備四旋翼無人機。
2017年日內瓦車展上,Land Rover推出了車載無人機的量產車型。
不過車是量產了,無人機沒有量產。
2018年,保時捷也推出了車載無人機。
不過是先打開後車箱,然後從後車箱飛出來。
2018年,就傳出比亞迪要做車載無人機,並已開始試驗:比亞迪秦Pro透過車內DiLink中控大螢幕,直接操控無人機起飛。
品牌與產業
比亞迪雖然不是高階車輛品牌,但是在中國個人汽車和國內外大巴車系列已經取得了很大的品牌效應和一定的市場佔有率。
這樣,如果比亞迪推出自己的無人機,那就可以在個人消費汽車市場相輔相成,反哺汽車市場,增強娛樂性,提高定位;在產業無人機市場能夠完美與產業用途的車輛結合。
資源
如果要在無人機產業的管道與大疆正面競爭,沒有哪一個無人機公司能做到,哪怕一個新的公司投入鉅資要把管道建立起來也很難抗衡。可是,透過跨界打法(或類似方式),大疆卻很難或者說基本不可能在汽車產業建立比亞迪這樣的銷售管道和平台,這就是典型的跨界資源優勢。
戰略佈局
從策略佈局來看,比亞迪在無人機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對於比亞迪這樣的大型企業來說是比較小的,從註冊資金人民幣5,000萬元就可以看出。可能對於一個新的創業公司來說人民幣5000萬元已經很多了,可是對於比亞迪來說這就是「一塊小蛋糕」。但是這對於比亞的戰略來說是非常巧妙的,進軍無人機高科技產業,既提升了比亞迪的科技含量,同時以很小的資金提高了車企的定位,一旦無人機項目成功,比亞迪(Build Your Dream)向高階定位的夢想又前進了一步。
當然,依託龐大的汽車市場,比亞迪還可以有更多的戰略佈局,而這些,可能恰恰是大疆缺少的。
市場協同
市場方面,一架消費類無人機從人民幣三五千到一萬元左右,如果單賣,可能消費者覺得很貴,如果放到汽車上作為汽車的一個高階配件,那十幾萬幾十萬的車配一架幾千塊的無人機,加上無人機這個高大上的產品,對於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來說要快很多,對於企業的行銷推廣和銷售來說要簡單的多。
同時,在產業方面,一台大巴或者產業特種車輛,動輒上百萬幾百萬,便宜的也要大幾十萬,配備一架幾十萬或者十幾萬的無人機也是輕輕鬆鬆的事,況且還是專門針對有特殊用途的設備。
打敗你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跨界。而消費者、政府和市場也都希望出現競爭,而不是壟斷。面臨幾乎獨佔市場的大疆,對於比亞迪電子,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怎樣做出一款優秀的無人機了。
本文原刊登於EDN China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加入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